为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基层常态化开展,江苏科技大学“循环之美”公益服务实践团于1月25日-2月4日在江苏张家港金香花苑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青春助力”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广大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成员便已展开了一系列扎实的前期工作。早在1月25日之前,成员们便分组对各自家乡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走街串巷,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以及环保意识水平。通过这一全面且细致的前期调研,实践团收集到了丰富的数据,为后续科普活动的精准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知识普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月25日-2月4日,实践团成员们早早来到金香社区二楼会议室,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准备工作。他们精心布置场地,打开精心制作的PPT,热情引导到场居民在签到表上签字。活动伊始,小队成员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地向基层群众介绍了当前垃圾分类的现状,详细讲解了垃圾的去向、危害以及科学的处理方法。同时,成员们还着重强调了垃圾分类的诸多好处,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误区,并给出了实用的垃圾分类建议和正确做法,让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知识普及环节之后,实践团成员携手社区老中幼居民,共同开展了“变废为宝 - 长江江豚”主题手工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平日里堆放在角落的废弃纸箱、粘土等材料,在大家的巧手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大人和小孩们热情高涨,创意不断。有的小朋友用粘土精心捏制出可爱的江豚,并模拟出逼真的海洋环境;有的居民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拿起废弃的快递纸箱,用彩铅绘出栩栩如生的江豚形象,再巧妙地裁剪下来。活动过程中,大人与小孩积极互动,温馨和谐的氛围洋溢在整个会议室,大家共同体验着循环利用废弃物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江苏科技大学“循环之美”公益服务实践团的同学们通过这种趣味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魅力,引导他们自发关注身边的废弃物品,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循环利用的绿色种子,为培养新一代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让金香花苑社区的居民们收获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手工制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增强了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保氛围。未来,江苏科技大学“循环之美”公益服务实践团还将继续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为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